顯示具有 解說資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解說資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活動訊息及紫斑蝶介紹

轉發 縣府城觀處訊息公告

文章日期:2013-03-25 19:30
活動訊息及紫斑蝶介紹
 
2013彰化八卦山紫斑蝶保育行動
    啟動記者會新聞稿
 
l  活動名稱:「2013彰化八卦山紫斑蝶保育行動
l  主辦單位:彰化縣政府
l  日期:2013/03/27(三)早上9:20-10:10
l  地點:八卦山自然生態環境教育中心(八卦山蝴蝶園)
l  地址:彰化縣芬園鄉舊社村大彰路五段51
l  電話:04-7870851
l  新聞聯絡人:洪誌誠,0972062623
 
2013彰化八卦山紫斑蝶保育行動啟動記者會儀式流程:
920930
迎接貴賓及媒體記者
930935
彩蝶飛舞表演(小太陽藝術成長暨社會福利發展協會)
935945
長官暨貴賓致詞
9451000
12斑代表贈送蜜源植物暨貴賓種植蜜源植物
10001010
紫斑蝶標放解說
 
與墨西哥帝王蝶谷並列為世界兩大規模的「越冬型蝴蝶-台灣紫斑蝶」,於春季清明節前後皆會蒞臨彰化縣八卦山形成蝶道並進行繁殖,這期間亦是紫斑蝶遷徙過境本縣的尖峰期,為加深民眾對紫斑蝶的瞭解與認識,並進一步保護這個世界級的自然生態景觀,特舉辦「2013彰化八卦山紫斑蝶保育行動」啟動記者會,希望藉此讓紫斑蝶在彰化八卦山的樣貌能夠充分展現於世人面前,進而創造本縣生態旅遊的新亮點。
2013327日在八卦山自然生態環境教育中心(八卦山蝴蝶園)「2013彰化八卦山紫斑蝶保育行動」啟動記者會當天,將邀請12位彰化縣境內的小學學生擔任「12斑代表」,將紫斑蝶的食草植物贈與包括縣長卓伯源在內的12位貴賓進行植樹儀式,宣誓彰化縣政府正式開始推動紫蝶生態廊道計畫,此外當天亦邀請到國內的蝴蝶權威陳維壽老師蒞臨現場為民眾解說紫斑蝶生態。
為因應紫斑蝶賞蝶季到來,本府另舉辦以下二個系列活動:
1.紫斑蝶生態解說活動:
201333031日,44567131420日期間派駐4名專業解說員,於上午9:0012:00期間在八卦山自然生態環境教育中心(八卦山蝴蝶園)進行紫蝶生態解說。本活動採現場報名方式,分別在當天早上91011點(共3梯次)整點集合出發,進行紫斑蝶生態解說。
2.紫蝶飛進小學園
在彰化縣八卦山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紫斑蝶的生與死,都和整個環境息息相關。本活動將於41日至531日期間,在彰化縣境內12所國小進行「彰化八卦山紫蝶生態廊道」專題演講,並在小學校園內種植紫斑蝶食草與蜜源植栽。期盼未來能由這些從小紮根的種子,開出更多保育與喜愛美麗世界的花朵!
本次活動參與學校名單如下:大竹國小、聯興國小、石牌國小、快官國小、富山國小、芬園國小、寶山國小、同安國小、文德國小、白沙國小、村東國小、湳雅國小。
2013彰化八卦山紫斑蝶保育行動」啟動記者會場交通動線:
 
 
路線1
由中二高下草屯芬園交流道往芬園方向順往台灣民俗村方向到 139 23 公里處。
路線2
由中山高下王田交流道往草屯、南投方向台 14 10 公里 400公尺處右轉,順往台灣民俗村方向到 139 23 公里處。
路線3
由彰化體育館,往東經八卦山陵線 139 23 公里處。
路線4
由中彰快速道路銀行山交流道左轉 139 23 公里處。
 

紫斑蝶小檔案
被譽為是美國國蝶且為世人最熟悉蝴蝶之一的帝王斑蝶Danaus plexippus Linnaeus, 1758),可說是蝴蝶遷移最著名的例子。每年秋天,帝王斑蝶以估計最高可達約五億隻的驚人規模,如候鳥般展開一場最遠可達4000公里以上的驚奇之旅。牠們以北美洲中西部的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為界,大致上分為東西兩個族群,一隻接著一隻,最遠從北美洲加拿大及美國的五大湖區,一路沿著山谷、河流或海岸的幾條固定路線,揮舞著薄翼抵達加州海岸及中美洲墨西哥市近郊特定的十幾處山谷,形成單一越冬棲地每公頃土地平均可達近千萬隻的世界級景觀。
幾乎同時間,世界另一端的西太平洋小島「台灣」高雄茂林的亞熱帶森林裡,成千上萬的紫斑蝶,也悄悄進駐那些主要分布在北迴歸線以南的高雄茂林等處低海拔山區特定山谷,形成另一個大規模群聚越冬的奇景「紫蝶幽谷」The valley of purple butterflies生態現象。和帝王蝶谷由單一蝶種形成越冬群聚大不相同的是,紫蝶幽谷是以4種紫斑蝶為主,青斑蝶類次之,有時則會有黑脈樺斑蝶類等12種其它斑蝶組成的混棲型群集生態。
一生致力於蝴蝶研究並出版「斑蝶的支序學與生物學」《Milkweed butterflies-their cladistics and biology》曠世巨著的大英博物館蝴蝶學者范恩瑞Dick Vane-Wright,在20036月出版的「蝴蝶」《Butterflies》一書中,更首度將墨西哥帝王蝶谷和台灣茂林紫蝶幽谷並列為世界二大越冬蝶谷加以介紹。普羅大眾因此第1次知道:這是一個在1971年冬天的台灣,讓人全然意料之外的發現………
紫斑蝶的英名Crows意指烏鴉蝴蝶,世界已知的種類約60種(台灣本土種則有4+1種已滅絕種),是一群黑褐翅膀上散布著紫色金屬光澤鱗片及白色斑點,外部型態上呈現多型性特徵的分類群:端紫斑蝶有著滑翔翼般的長翅,圓翅紫斑蝶翅型渾圓,斯氏紫斑蝶則介於兩者之間;體型最大的大紫斑蝶(已滅絕種)翅長可達約6公分的大型蛺蝶水準,最小的小紫斑蝶則會出現3公分多一點,如粉蝶般嬌小的體型;斯氏紫斑蝶雄性性徵是在前翅背面有兩道性標,圓翅紫斑蝶及小紫斑蝶則在後翅背面前緣呈叢狀,端紫斑蝶則發展出一大片如地毯般的性標。
 
 
由於紫斑蝶所屬的斑蝶亞科幼蟲嗜食的蘿藦科Asclepiad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或桑科Moraceae植物皆會分泌大量乳汁,故其英文名稱為「乳草蝶」Milkweed butterflies。雖然蘿藦科及夾竹桃科植物大都富含強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CGs),有些種類亦含有PAs植物鹼,但是牠們在攝食過程中不僅不會中毒,反而會把它濃縮並儲藏在體內做為禦敵武器,所以說那些以夾竹桃或蘿藦科寄主為食的紫斑蝶在幼蟲期便具有毒性。
不過同屬1年多世代蝶種的紫斑蝶與帝王斑蝶生態中最讓人感到驚奇的一幕,還是那一場又一場如接力賽般的跨世代旅程!不像鳥類或哺乳動物的遷移,大都由老一代帶領著新一代進行越冬地及繁殖地往返的任務,帝王斑蝶在離開越冬地展開春季遷移後,一直要到大約第4代出現後,才會再回到最北方的加拿大五大湖區繁殖地。這個世代的帝王斑蝶卻可以在沒任何經驗傳承之下,展開最遠長達4000公里的旅程,抵達墨西哥市近郊幾個特定的山谷越冬,有時甚至可準確無誤回到當初牠們的祖父甚或曾祖父輩,曾經棲息的越冬山谷。
每年3月中旬至4月初前後,紫斑蝶主要在中央山脈兩側低海拔山區會出現集體往北定向飛行,並在中南部低海拔山區及中北部部份地區特定區域出現高密度集中的蝶道現象,其中在通過雲林林內時更會因此與國道三號林內段產生衝突,國道高速公路局更因此發起「國道讓蝶道」計畫,為紫斑蝶封閉國道。
接著在春末至秋初這段時間,全台各地皆可見到紫斑蝶在各地進行繁殖,一直到秋季(9-10月),南部地區又會「突然」出現紫斑蝶大規模集團移動或聚集在鄰近山區甚或越冬棲地的現象,這些群聚集團隨著東北季風一波波的通過,會陸續出現一些區域性短距離集團性移動並在最後進入越冬棲地。
 
歡迎各位夥伴共襄盛舉!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旅程帶隊緊急應變準則

旅程帶隊緊急應變準則
文章日期:2013-02-18 20:16
旅程中若發生緊急意外事件時,現場當下先安排傷者就醫,事件先處置,電話回報-控團人員或連絡處,由控團人員回報主辦單位;再通知保險公司,最新狀況回報,控團人員現場了解關心狀況,致贈慰問金及水果,後續保險理賠事宜處理

理事長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溪湖相關解說資料

溪湖相關解說資料

文章日期:2012-04-21 18:22
溪湖糖廠
溪湖糖廠曾經是彰化縣票選歷史十景之一.
大正八年(1919年)鹿港仕紳辜顯 榮 先生將所屬的四家舊糖蔀合併成立『大和製糖所』,因資金關係於大正九年(1920年)被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併購成為『溪湖製糖所』。民國三十五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省所有的糖廠,成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溪湖糖廠隸屬經濟部。彰化縣票選歷史十景之一。
民國四十三年合併彰化及溪州兩大糖廠後,溪湖糖成為濁水溪以北最大的糖廠,帶動地區的經濟繁榮、穩定。溪湖糖廠的製糖機械經過三次擴廠,才有今天的規模,生產工廠內巨大的尺輪,直徑有 四公尺 。氣電共生的發電機,足夠供應一千個家庭的用電。二樓和三樓惹大的煮糖蒸發槽,讓人嘆為觀止,對當年替台灣賺取大量外匯的台灣糖業,多了一層的深度認識。在這裡可以了解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溪湖五分車站,興建於大正10年(1921年),是彰化縣內最古老的車站,現在仍然保持當初興建時的原貌,木構的建築,歷經台灣兩次最大的地震,依然屹立不搖。
溪湖五分車站從日據時代起至今,一直都在營運中,從沒間斷過,早期是中彰化和南彰化最重要的交通要地,學生通學、上班通車都要靠五分車。大眾物資如水泥等建材或是米、西瓜等農產品都是靠這條鐵路連絡員林,銜接縱貫鐵路到全國各地。五分車站現在是彰化縣文化局列為古蹟建築,自從糖廠轉型經營觀光彩繪小火車後,這裡開放成為糖業鐵道文物館,呈列早期的糖業鐵道用品,供民眾參觀。
溪湖糖廠所屬萬興農場及大排沙農場已列為中部科學園區用地,將帶動整個大溪湖地區的發展。
糖廠製造冰品,以現有的糖,製造純糖冰品,讓早期物資貧窮的人民,享有最安全的冰品食用.現在亦然.
346號燃煤蒸氣火車頭於民國三十七年以276776元由比利時購入,當時溪湖糖廠廠長月薪是500元,擔負運輸甘蔗及載客任務,直到民國六十六年配合鐵道運輸柴油內燃機化政策洏功成身退。文建會以文化資產保存進行維修於民國九十六年十 二月九日 辦理復駛啟動典禮,成為溪湖糖廠鎮廠之寶。
 
福安宮
溪湖鎮福安宮為溪湖鎮民信仰中心,本宮主祀天上聖母,屬閤港廟。兩殿式五開間建築。民國前一九年建立,迄今為時歷經貳佰零柒年,時本地先賢信士,鑒於鄉村民眾篤信神佛,而蓋廟宇可安神像,故募款興建竹造廟宇,座落今溪湖分局南側,並由鹿港舊祖宮分傳正眉洲聖母之香煙,恭彫神像供奉於本宮為主神,香火鼎盛,濟世救人,有口皆碑,致信徒日增,鄉紳前輩逐商議募款捐地,歷盡艱辛,克服萬難,經過三次遷建至現址,再於民國四十四年。五十一年、六十四年三次分別由前管理人楊文開。楊宰前重建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楊滄浪,第二屆主任委員楊連基及兩屆副主任委員何挨、楊瑞泰、吳萬、顏春貴。楊永來、楊昌格等合力籌募款項,在現址重建二樓磚造廟宇,聖潔、莊嚴、古色古香、聖母大慈大悲,威靈顯赫,救世利人,頗受本地及中南北部善男信女崇信,奉請回鄉供奉,以供地方善男信女參拜者計七十餘座宮壇等,据悉因恭奉聖母而穫賜福,向本宮報喜者大有人在,本宮天上聖母威靈顯赫、神光普照,每逢盛典,祭神時,神前吊燈常有搖動,足見聖母法力無邊,隨時顯現,為眾信造福,本宮聖母事蹟甚多,無法詳陳,謹在天上聖母聖紀之後略陳本宮建廟經過概況,至於先輩所為事蹟不勝枚舉,無法一一詳記,敬請建諒,並表感謝之意,近年福安宮更協助辦理本鎮歲末祭天大典及元宵燈會,本宮二十四年一次之建醮大典更是地方大事。
 
 
 
霖肇宮
相傳創建於明萬曆14年〈西元一五八六年〉,廣東揭陽縣弟子馬義雄、周瑜森二人帶著故鄉何婆霖田廟的三山國王香火,於鹿港上岸後轉抵─荷婆崙現址開墾,並採集芡實,因而有了霖肇宮的起始,本宮是三山國王的開台祖廟,廟後並有先人流傳永不可毀棄的荷蘭井。西元一八三五年,清道光年間彰化縣知邑楊桂森留下「前有濠、後右阿、水西流、安樂窩」的紀念碑文。後來隨著客籍移民開發腳步而分祀至埔心及永靖,目前本宮爐下本縣弟子分布有七十二庄之多。
宮後小山崙建有公園及涼亭,園內腹地遼闊,綠蔭濃密,提供社區民眾依處休閒運動的好場所,據調查本宮後山並有鍬形蟲的發現,植物種列頗豐富有桃花心木、黃連木、鐵刀木、光臘樹等,並放置有M48戰車一部、中興號教練機一架供民眾參觀。
本宮建築為單殿式建築,正殿神龕及藻井均為精緻木雕作品,主祀三山國王〈巾山、明山、獨山〉三位神祇,並建有香客大樓可提供香客住宿之用,一樓並提供社區辦理各項活動及開會之用。
本宮是早期客籍先民於本鎮落籍開墾之見證,並為客籍信仰中心三山國王廟系統之開台祖廟,有其歷史及宗教信仰之重要性,行政院客委會並於此辦理福佬客文化節活動。
 
本資料由夥伴楊奇勳提供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彰化南瑤宮(一)-本文由會員陳文筆提供

彰化南瑤宮(一)-本文由會員陳文筆提供

文章日期:2012-03-27 09:24
²  彰化媽祖南瑤宮陳文筆
前言
傳統漢人社會中,對於某一個特定文化群體的成員而言,作為其信仰中心的寺廟,可以激起他們對整個群體的情感、認同與歸屬感;簡言之,某一群體之守護神的宇,即可代表這個群體的整體林美容,1996。南瑤里與南瑤社區之『南瑤』Logo因應而生生不息。
 
南瑤宮位在彰化市南瑤里南瑤路四十三號,不僅入口緊鄰交通繁忙、人聲喧嘩的中山路臺一號公路,三川殿也面臨熱鬧的南瑤路,為一狹長型之都市廟宇。由於歷史可追溯至雍正年間,始建紀錄亦遠及乾隆三年1738,加上廟中典藏豐富的古文物,因此在1985/4/25宮志載1988由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為廟史增添一頁輝煌紀錄。文資法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定三類,以取代原有的古蹟等級評定。本文仍維持舊的等級,以符合當初評鑑時的條件。
 
壹、歷史沿革
清廷因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十九日朱一貴事件,為鞏固其統治,臺灣鎮總兵藍廷珍幕僚藍鼎元謂「諸羅縣縣北半線等地方,應畫虎尾溪以上,另設一縣,駐答半線,管轄六、七百里」。巡御史吳達禮、黃叔璥摺奏「諸羅北半線地方,民番雜處;請分設知縣一員,典史一員」朝依建言,分諸羅中間百餘里之地,南截虎尾溪,北抵大甲溪設縣。彰化建置自此始,今彰化市因此成為中部地區政經文化中心,此後漢人聚落亦隨之擴張與強化,使社會各面漸趨整合。彰化本無城池,因雍正九年臘月大甲西社原住民林武力事件,雍正十二年促使邑令秦士望1734~37俲周鍾瑄之法,於街巷外徧植莿竹為城垣,並建東西南北四城門,觀其形「若葫蘆高懸以吸露」。歷經林陳兩役蹂躪,竹城砍燒殆盡,嘉慶二年1797彰化知縣胡應魁重植莿竹城,並於四門增建城樓,故彰化有「竹城」之稱。嘉慶十五年1810朝依浙閩總督方維甸與彰邑諸紳之議,准彰邑改築土城,然以土城易塌,遂於嘉慶十六年起工改建磚城,興建城池的工程浩大,嘉慶二十年始告竣。竹城至土磚城樓再至紅磚城,《縣志》云「楊縣令1810~12再為通詳列憲,兼籌形式,依舊址而窺之,似葫蘆吸露之樣。以地勢而相之,若蜈蚣照珠之形」。西元1858年西洋人的地圖登載「彰化城」為TCHANG-HOA
 
《彰化縣志》道光版卷五祀典志-祠廟寺觀附云『天后聖母廟一在邑治南門外尾窰,乾隆中士民公建。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應。」乾隆三年1738北路副將靳光瀚,於北協鎮署後,建天妃廟內媽祖廟惜日治初期日方強拆聖母廟宇,神像與文物去向不明。時人有別於故又稱「南瑤宮」為外媽祖或南門口媽。本庄古名瓦熎庄,為當時中部地區窯業中心,今之南瑤、成功兩里築窯燒瓦而得名參見《乾隆臺灣輿圖》。舊窯址一在今之廟地處陳氏經營坯簝地,然其燒製瓦窯位今延平公園西側;另一瓦窯,乾隆初葉劉旺英,在大池旁經營今彰化市中山、大埔與中興路交會處「水鬼潭」邊。南瑤宮周邊等處,取土成塘面積遼闊,當地諺語一尺格土一丈黏土,清、日時期老一輩口耳相傳買瓦就去南門口可見當年窯業興盛。當年來自諸羅笨港的陶工楊謙應聘而來窯工,並攜帶笨港天妃廟香火庇身,楊謙歸鄉日治時其故居編為「嘉義庁斗六魚藔庄」後將香火遺留坯簝南邊,三堀連池畔林投樹叢中,每入夜頻見五彩毫光照入天空,附近居民感其靈驗,當地士紳遂集資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一尊奉祀於隔鄰福德廟內土地公廟,約今中山路一段497號處。昔時三角湧廟地因中山與中央路,闢路拆祠,其神像移奉祀南瑤宮正殿右過水。泥塑土地公神像巨大,可窺當年廟宇宏偉,至乾隆年間始由瓦熎庄陳氏窯主捐獻土地彰化市大埔段426地號建立草茅小祠,此為本宮建廟之緣起亦可稱初具雛型。同年十一月由總理吳佳聲鳩資興建本殿,易茅以瓦,自乾隆三至七年1738~1742方完成廟殿,並雕塑神像五尊,取南門之『南』及瓦窯之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從踏進廟門後,其背而楹聯:『福地建神宮歲在乾隆壬戌秋七月,虔心脩聖宇年逢大正甲寅序三春』,可窺知其沿革。廟內「開基三媽」神像為清雍正之前的作品軟身船仔媽,由笨港楊家薪傳。乾隆十四年1749三月募建後殿,乾隆卅九年五月增築左廊廡又稱護龍及祿位祠。迨至道光十九年又增建右廊廡及本殿左右樓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在本殿左側設洗面台並修飾圓柱。歷經道光、同治年間陸續修建而成宏偉廟貌,畫棟雕龍,四角飛簷,廟貌煥然一新,完成全廟建設。於同治十二年三月,舉行盛大隆重的落成祭典。
 
南瑤宮格局原為兩殿,後再增建兩殿,分別為前殿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及後殿,係以傳統宮殿式為主。於日治時期再建第三殿觀音佛祖殿,而觀音殿則蘊含了濃郁的閩南式、西式及和式風格,此為本宮建築最為特別之處。惜後殿於國民政府退時,兩軍團攜眷駐紮數十年致廟傾神毀,至1966/4/1軍隊遷至南瑤宮為其新購建,大埔路丘陵地為軍營房舍彰化市延平段1188地號,今公所借闢用為殯儀館停車場1966年駐軍搬離後,大木作後殿危傾僅殘存神像「廣澤尊王」八太保主僕苦守破落殿宇廿年,八太保與南市南勢街西羅殿二太保之淵源另述。於1971/12改建後殿凌霄寶殿為樓高三層RC建築,不論格局或造形均與古蹟原制相去甚遠!後殿一樓供奉廣澤尊王、二樓三官大帝、三樓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漳州人以「三界公爐」三耳三吊線取代天公爐,有視為與天公爐相同者,或以玉皇大帝不能如此輕易禮拜,故拜其屬下。三官大帝乃天官紫薇大帝,賜福、地官清虛大帝,赦罪、水官洞陰大帝,解厄,其尊貴次於上帝,亦少雕像,多僅備爐祭祀。《彰化縣志》卷五寺觀云﹝三官﹞『按師巫家,有所謂天地水三官者,其說始於漢末,宋景濂跋揭奚斯三官祀,謂漢熹平間,漢中張修為太平道,張魯張良十世孫為五斗米道,其法略同,而魯為尤甚。自其祖陵、父衡,造符書於蜀之雀鳴山,制鬼卒祭酒等號,分頒部眾。有疾者令其自首書名氏,及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天地水三官,三官之名實始於此。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北魏始,蓋其時尊信道士寇謙、龔取、張氏之說,而配以首月,為之節候耳。今臺俗不知三官所由來,而家家祀之,且稱為三官大帝。以上元為天官誕,則曰天官賜福;以中元為地官誕,則曰地官赦罪;以下元為水官誕,則曰水官解厄。謬妄相沿,牢不可破,故考其由來,祀三官者,知三官之所自始也。』
 
由於南瑤宮天上聖母靈感香客與年俱增,每逢春夏之間北自基隆、宜蘭、南自屏東、東港、恒春、東自花蓮、東、全省各地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絡譯不絕於途。南瑤宮信仰圈共擴及彰化縣、中縣、中市、南投縣四縣市,爐下弟子計三百五十多個村庄。《寺廟臺帳》記載大正時期分布更為遼闊:「臺中庁全部、新竹、南投、桃園、臺北、宜蘭各庁之部分」。1908/4/20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後,報紙特別報導南瑤宮當時盛況,南瑤宮的香火曾被推崇為僅次於北港朝天宮,成為全島第二媽祖廟參見,陸章之附錄。今卻名聲漸失!俗云「神明若欲興,大轎就愛楗kíng」、「佛食扛,人食妝也著神,也著人」,望彰化媽信仰圈之爐下弟子,共同來佮媽祖婆逗腳手,一脈相承重亨香火。
貳、廟宇建築及裝飾藝術
一、泉州派屋頂的型式,重檐歇山式四垂頂、攢尖頂。藻井的樣式,藻井上方置天花板。斗
栱的做法,關刀栱、葫蘆栱、螭虎栱。瓜筒型式,木瓜筒。
 
著名大木匠師王益順1861~1931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品萬華龍山寺1919、新竹城隍廟、北孔廟、北門南鯤鯓。王澍發作品鹿港天后宮前殿、彰化南瑤宮前殿1933王錦木作品大甲鎮瀾宮、南鯤鯓前埕牌樓、嘉義城隍廟。惠安溪底王火艾,臺北新莊吳海同等。
 
二、漳州派屋頂的型式,歇山假四垂;藻井的樣式,藻井上方可看見主樑;斗栱的做法,以螭
虎栱為主,溜金斗栱;瓜筒型式,金瓜筒。
 
著名大木匠師,臺北大龍峒郭塔、板橋陳應彬徒,廖石成、桃園八德葉金萬等。
叁、南瑤宮匠師派別與建築特色
灣傳統宅第,常以其面寬與進深來描述建築物的規模;面寬習以『開間』計之,如,正堂有九開間者。臺灣諺語『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道盡巨宅之宏偉規模。綜括本宮之多重院落,可以「四進四殿,一院二埕,兩廂房」的格局說明之。整座建築物面寬九開間約27.5m,進深四進,長約86m,總基地面積0.647公頃
整體規模包括詳見《漢氏調查書》。
四進第一進三川殿、正殿、觀音殿、第四進後殿。
四殿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後殿天公殿
 
一、三川殿昭和元年1926由老二媽會總理林昌、老五媽會第三任總理林老槌,董其事增建前
殿三川殿。本工程由泉州惠安溪底派大木匠師王澍發承建,特色,斷檐升箭口,面寬九開間,石雕作品繁多。石雕匠師是惠安蔣氏家族,特色,雕工精細,泉州石與青斗石深淺色對比,聯文書畫原味不失真,刻畫教化故事,耐人尋味。
 
其中位於右耳房入口處,有堵石雕作品狼狽圖,目前全臺廟宇不論木石雕刻或彩繪作品未見此品,堪稱全臺僅有。該圖內容如《博物典彙》狼前二足長,後二足短;狽前二足短,後二足長。狼無狽不立,狽無狼不行。故言相需而不可離者,曰狼狽。俗謂相倚為惡者,亦曰狼狽為奸,臺諺師公仔聖杯或一丘之貉。顛蹶困頓,亦曰狼狽。本作品教化與警惕意義甚深。
 
龍虎堵為三川殿中左右兩側相對牆面的石雕,「左青龍、右白虎」通常是東邊以龍,西面以虎為主題較多,兩面牆遙遙相對,所以稱為「龍虎堵」,又稱對看堵。起源於原始方位星辰信仰的五行四象之說,古人觀察天象把天空分成四個區域,把東方的星宿按著它形狀想像成龍的樣子,西方的星宿看成虎的樣子,南方的星宿當做鳥,北方的星宿則成了龜蛇,稱為四象,也叫四維、四獸或四陸秦漢間躋身四靈的青龍、白虎、赤鳳、玄武。到了戰國時代流行五行、五色又將四方配上了顏色,把東方的叫青龍,南方的朱鳥或朱雀,西方的白虎,北方的玄武,至宋時更具象化成了圖騰。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廟也有用不同的裝飾。
五行之中,東方神獸為青龍,西方神獸為白虎,青龍主生,白虎主死,因此進廟要從龍門進,從虎口出,象徵納吉以及避兇,為入廟燒香的信徒,消災解厄、祈求吉慶。另一說,一般香客進廟朝拜,多從龍門進,而虎門出,以符合中國古代「出將入相」之傳統。
 
(1)勵英社高甲戲,位在南瑤宮三川殿左耳房以神的位置來看又稱「龍平」,或稱「大平」,
常是曲館的所在,裡面放置樂器,供奉祖師爺神位及先輩圖已過世曲館成員之名錄,製成捲軸吊起,是曲館成員平時聚集練習之地。勵英社供奉祖師田相公神像雷海清,牌位上書有『九天都院歌白雪,十八學士醉青春。』兩句對聯。活動期間約為1941~51年左右,是由地方上頗有聲望的 李阿山 先生一手建立的歿,現南瑤里8鄰李秋風鄰長父親,當初經地理師指點說,「動鼓樂」將使風水會更好南瑤宮,所以他就請先生來家裡教曲館,並提供傢俬樂器,免費供有興趣之人學習;勵英社當年可掛綵旗出陣,成員有時到二十人,大多是本庄人氏,由王金昌歿擔任總綱,曲簿存其處。今已停止活動,器材亦多所流失!
當年飾演小生梁煌城,現南瑤里17鄰鄰長與小旦梁謝敏二人,因常時演練日久生情,譜出戀曲,婚後家庭幸福美滿妻賢子孝,小兒子博士畢後任教於台北市師範學院。
 
(2) 右耳房又稱「虎平」,或稱「小平」,振興社武館擺放武器,供奉祖師爺神位的地方,詳見筆者
彰化南瑤宮振興社及金鷹拳源流。
 
二、正殿大正九年1920各媽會會員重編預算,推舉由老二媽會大總理林金柱林懋時,林
大垚之曾祖父為新改築會會長,廖乾三興二媽會總理為副會長,專務理事林泉州又名林全周,老二媽會副總理董其事另建正殿,因故停滯工程。昭和七年1932再由老二媽會第二任大總理林昌續任改築會會長、聖四媽會副總理陳慶根,承接後續工程。本殿由泉派大木匠師新莊吳海同、大稻埕大木匠師郭塔、泥水匠師石中取完成的作品。特色,重檐歇山式。惜今為棚架遮掩其巍峨廟貌!
 
吳海同,泉派匠師,新莊人。作品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正殿1924、鹿港天后宮等。
郭塔,漳派匠師,臺北大龍峒人。作品大龍峒保安宮1917、彰化南瑤宮正殿1924等。
 
三、觀音殿大正元年1912成立「南瑤宮改築會」改築委員會,公舉吳汝祥、楊吉臣、吳
德功、林烈堂、李崇禮,等五人重修建正殿。由漳派大木匠師陳應彬、廖石成師徒於大正五年1916完成的作品。其特色,中西日融為一體,西洋語彙的裝飾。

提供参考運用     感謝文筆
會本部秘書處
天涯何處覓知音2012-09-16 12:47:45 回應
" 廟內「開基三媽」神像為清雍正之前的作品(軟身船仔媽),由笨港楊家薪傳 " 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雍正年間應該是楊千攜帶香火來彰化的時代 怎麼可能神像比香火還早出現 況且南瑤宮之開基三媽神像乃是8吋硬身疊椅 並非軟身 另外 " 當地士紳遂集資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一尊奉祀於隔鄰福德廟內(土地公廟,約今中山路一段497號處。昔時三角湧廟地因中山與中央路,闢路拆祠,其神像移奉祀南瑤宮正殿右過水。泥塑土地公神像巨大,可窺當年廟宇宏偉)" 這句話有有疑點 目前南瑤宮內有供奉兩尊福德正神 一在觀音殿虎邊 一在 正殿旁 前者之土地公乃清朝時信眾將媽祖寄放之福德廟 後來因為媽祖香火日漸旺盛才開始興建媽祖廟 而原來土地公則合祀於其中 後者才是文中提到的那間廟被拆除才合祀於南瑤宮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3-11参考書面資料

3-11参考書面資料
文章日期:2012-03-12 20:17
不老泉

彰化市自來水公司十一區管理處,建於日治1906年(明治39年),竣工於1908年(明治41年),供貯水之用,屬第一水源地,為彰化縣首座淨水廠,巴克洛建築。不老泉供水區設有兩座門牆 其中一座刻著「不老泉」另一座刻著「地靈釀出甘漿」水公司是從「不」門中抽水 再送到「地」門之慢濾池以砂石濾成淨水脫俗雅致的稱號加上採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劇院的建築形式。(2002年)11月2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順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是台灣國內一家文具用品和半導體導線架的製造商。1953年: 陳水錦創立順德製造所,為公司前身。而順德的意思是「順著道德」。 製造手牌鉛筆刀。1967年:公司改組,更名為「順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成立電子事業部門,生產半導體導線架、IC 插座等。

現況總公司位於台灣彰化縣彰化市。資本額新台幣17億3558萬元,員工總數達千餘人,事業點遍及台灣、歐洲、中國、日本等。主要生產半導體導線架、五金文具用品、各式沖壓模及塑膠射出模。

竹巷風華再現:

竹巷社區緊臨貓羅溪,每到季風季節,強風吹起大片風沙,影響村民之作息,於是村民就種植大片竹林,一方面可防風沙吹襲,另一作用又有防盜之功能,也就因此而村民就將此地稱為「竹巷」,以「竹」為素材,在入口處設立一景觀意象標誌,代表竹子再發新枝、竹巷風華再現,象徵歡欣鼓舞、欣欣向榮、歡樂的氣氛。賞高鐵最佳好地點。

(一)寶藏寺

寶藏寺為國家第三級古蹟,主祀聖母媽祖、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玉皇大帝,為三開間兩進兩廊雙護龍寺廟建築建築。古云台灣中部兩寺三岩,二寺則是指鹿港龍山寺及芬園寶藏寺。寶藏寺(寺名寶藏;為出自三寶之藏之略)地處八卦山脈東麓,座西朝東,廟後為八卦山脈,廟前一片寬闊的稻田,潺潺的貓羅溪水,由南往北橫穿而過,背山面水,氣勢非凡。

寶藏寺之創建,根據碑文及地方上的說法,本寺原為供奉觀音菩薩的佛教寺廟,於清初康熙十一年(西元一六七二年)建廟。傳言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芬園地區曾大鬧瘟疫,斯時適逢鹿港天后宮媽祖繞境經過寶藏寺,曾暫住本寺為民治病,故使瘟疫之民困抒解。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地方士坤許炎光倡議重建前殿並且捐地。但依據彰化縣誌之記載,則謂寶藏寺於乾隆五十年(西元一七八五年)由地方村民所公建。

民間傳說嘉慶太子曾經微服出遊,來到台灣,在草屯北投埔附近遭土匪追殺,涉水越過貓羅溪之後逃至貓羅堡的寶藏寺,是夜掛單於該寺。因感聖母靈驗,即請廟寺管理人張虎備妥文房四寶,親筆御賜「寶山第一」,並從腰間取出金印一顆欽封。由於匾額上只有署「萬世」、「嘉慶」四字,沒有年代的記載,所以傳說中的真偽有待進一步的考證。民國七十四年正式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人文風俗:傳說典故,神話故事

1.傳說典故:社口村成為本地區中人潮聚集的中心,該村早期是洪雅平埔族茄荖社,從彰化方面來茄荖社必須經過此地,是入口的要地,因此後來被稱之為社口。
特色產業:

(一)楓坑米粉—啟發米粉工廠

芬園鄉的米粉已有百年的歷史,是著名的「米粉之鄉」,因鄉民外移,使做米粉的技術外流,反而在新竹、埔里等地發揚光大,其實很多新竹米粉或埔里米粉都是出自芬園楓坑地區,全村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從事米粉製造,楓坑一帶因位居高地,陽光充足、水質良好,構成生產優質米粉之絕佳先天條件,而貓羅溪畔常見晒米粉的竹架,更可說是該地盛產米粉之表徵。

楓坑米粉製程是用水煮,故稱水粉,而新竹米粉是以蒸熟,故稱蒸粉,風味各有不同。楓坑米粉是以在來米為原料,將在來米磨成米漿,經過調和玉米澱粉或小麥澱粉後,磨漿、壓乾、壓條、水煮、冷卻後,鋪在竹架上烘乾。加入玉米澱粉是因製作米粉不能太黏,而在來米較軟,且具黏性,加入玉米澱粉可以增加Q度,又較具營養價值。

啟發米粉工廠歷經五代從早期的純手工、看天吃飯、以物易物,乃至今日之機械烘乾,除自創品牌「楓牌米粉」外,並外銷世界各地及接受國內各大米粉生產業者委託代工。近年更有見於發展産業觀光之必要性,老闆正評估以廠區所佔地利之便-寬廣的視野、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結合鄰近相關產業進行策略聯盟以民宿的型態吸引人潮,發展當地觀光事業。

(三)芬園鄉鳳梨

芬園鄉亦生產汁多又甜的鳳梨,其栽種面積有230公頃,鳳梨屬鳳梨科土生類之熱帶多年生草本果樹;因係草木,故生長快,種後20~24個月即能採收。鳳梨根系不深,對土壤選擇不嚴,只要排水良好者,就可栽植;其植株不算高大,約1公尺左右,且耐密植生長,因此較不怕颱風;同時,其葉片堅挺、肉厚,更具特殊的貯水組織,故而頗耐乾旱。有此種種農藝優點,鳳梨成為台灣中南部及東部等地之廣大淺山地段上相對較易栽培的安全作物之一,曾一度成為國內的三大果品一(僅次於香蕉和柑桔之)。六、特色食宿:

(一) 豬腳大王一方飯店

芬園豬腳大王一方飯店,位於芬園鄉公所旁,一進店裡可見客人手一碗豬腳,大塊朵頤,一臉滿足的表情任你也無法阻擋它的媚力。這好吃的豬腳製作過程,首先將剁好的豬腳放入滾水中川燙,再將處理過的豬腳送入滷鍋,放入蒜粒、紅糖、五香粉、醬油等調味料,細熬慢燉約一個半小時後,再灑入蔥段,繼績燉半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在吃之前加上獨家秘方的酸筍,就可以上桌了。

(二)社口肉圓

芬園鄉鄉公所對面的「社口內員」已經營三十年,風味獨特。供應的肉員,採取限量,衛生與品質兼顧。社口肉員的第一代負責人是 李水淵 先生,當初為要維持生活,而跟一位住在彰化民權市場的「阿南」先生學習做肉員,學後不久便自己出來開業賣肉員,剛開始是在芬草路旁的小攤子營業,原本 李 先生的肉員是由全家總動員分工合作,並由自己女兒在路旁負責買賣,後來女兒相繼出嫁,才將做肉員的生意技巧傳給兒子,即第二代的 李枝村 先生,並也搬到現址營業。

社口肉員的最大特色,除了肉員的皮是用台灣本土的蕃薯粉(據老闆說,做肉員皮的蕃薯粉有二種,一種是外國進口,一種是台灣本土的蕃薯粉,材料若用外國進口的蕃薯粉,成本較低,但在口感上會有爛爛的感覺,至於台灣正統的蕃薯粉,則成本較高,在口感上較Q,吃起來也較有味道)外,肉員的餡是「肉塊」,而且是向固定的豬肉店家購買上等前胛心肉,用手工剁塊,絕不用攪肉機將肉攪碎,一方面顧及衛生,一方面在吃肉員時較有口感,可以感覺肉員裡面都是真材實料。另外,還會依時節加入竹筍子、菜頭等;肉員內的材料都是經過不斷的改良,並加入醬料醃製,以增加肉員內的味道。用來增添肉員美味的沾料、醬料也是當初向彰化的「阿南」先生學習手藝時,一併學習,直至現今保留傳統原味的調配方式,在不斷改良之下,逐漸打下了「社口肉員」的好口碑。

本店除了銷售著名的社口肉圓外,並售有碗粿、肉粽、肉羹、麵線糊及其他湯品,社口肉園餡多皮Q,經過油炸再淋上獨家配方醬料,甚為美味可口,頗受當地老饕喜好。

(三) 古早雞休閒農場:古早雞

農莊位於芬園鄉舊社村彰南路五段411-31號,屬八卦山脈風景區,鄰近有清雅的寶藏寺、台灣民俗村、百果山風景區、碧山岩、橫山斷層、華陽公園、八卦山大佛、猴探井、清水岩露營區、八卦山生態旅遊服務中心等名勝。古早雞農莊由農場場長親手規劃、建造設計完成的;農莊內之造景皆以香草植物為主,莊內可見雞群、小山豬漫步於農莊之中,並有荔枝觀光果園:及具特色的餐飲。園長--楊黃美春女士獲選中華民國九十二年神農獎模範農家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