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彰化南瑤宮(一)-本文由會員陳文筆提供

彰化南瑤宮(一)-本文由會員陳文筆提供

文章日期:2012-03-27 09:24
²  彰化媽祖南瑤宮陳文筆
前言
傳統漢人社會中,對於某一個特定文化群體的成員而言,作為其信仰中心的寺廟,可以激起他們對整個群體的情感、認同與歸屬感;簡言之,某一群體之守護神的宇,即可代表這個群體的整體林美容,1996。南瑤里與南瑤社區之『南瑤』Logo因應而生生不息。
 
南瑤宮位在彰化市南瑤里南瑤路四十三號,不僅入口緊鄰交通繁忙、人聲喧嘩的中山路臺一號公路,三川殿也面臨熱鬧的南瑤路,為一狹長型之都市廟宇。由於歷史可追溯至雍正年間,始建紀錄亦遠及乾隆三年1738,加上廟中典藏豐富的古文物,因此在1985/4/25宮志載1988由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為廟史增添一頁輝煌紀錄。文資法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定三類,以取代原有的古蹟等級評定。本文仍維持舊的等級,以符合當初評鑑時的條件。
 
壹、歷史沿革
清廷因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十九日朱一貴事件,為鞏固其統治,臺灣鎮總兵藍廷珍幕僚藍鼎元謂「諸羅縣縣北半線等地方,應畫虎尾溪以上,另設一縣,駐答半線,管轄六、七百里」。巡御史吳達禮、黃叔璥摺奏「諸羅北半線地方,民番雜處;請分設知縣一員,典史一員」朝依建言,分諸羅中間百餘里之地,南截虎尾溪,北抵大甲溪設縣。彰化建置自此始,今彰化市因此成為中部地區政經文化中心,此後漢人聚落亦隨之擴張與強化,使社會各面漸趨整合。彰化本無城池,因雍正九年臘月大甲西社原住民林武力事件,雍正十二年促使邑令秦士望1734~37俲周鍾瑄之法,於街巷外徧植莿竹為城垣,並建東西南北四城門,觀其形「若葫蘆高懸以吸露」。歷經林陳兩役蹂躪,竹城砍燒殆盡,嘉慶二年1797彰化知縣胡應魁重植莿竹城,並於四門增建城樓,故彰化有「竹城」之稱。嘉慶十五年1810朝依浙閩總督方維甸與彰邑諸紳之議,准彰邑改築土城,然以土城易塌,遂於嘉慶十六年起工改建磚城,興建城池的工程浩大,嘉慶二十年始告竣。竹城至土磚城樓再至紅磚城,《縣志》云「楊縣令1810~12再為通詳列憲,兼籌形式,依舊址而窺之,似葫蘆吸露之樣。以地勢而相之,若蜈蚣照珠之形」。西元1858年西洋人的地圖登載「彰化城」為TCHANG-HOA
 
《彰化縣志》道光版卷五祀典志-祠廟寺觀附云『天后聖母廟一在邑治南門外尾窰,乾隆中士民公建。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應。」乾隆三年1738北路副將靳光瀚,於北協鎮署後,建天妃廟內媽祖廟惜日治初期日方強拆聖母廟宇,神像與文物去向不明。時人有別於故又稱「南瑤宮」為外媽祖或南門口媽。本庄古名瓦熎庄,為當時中部地區窯業中心,今之南瑤、成功兩里築窯燒瓦而得名參見《乾隆臺灣輿圖》。舊窯址一在今之廟地處陳氏經營坯簝地,然其燒製瓦窯位今延平公園西側;另一瓦窯,乾隆初葉劉旺英,在大池旁經營今彰化市中山、大埔與中興路交會處「水鬼潭」邊。南瑤宮周邊等處,取土成塘面積遼闊,當地諺語一尺格土一丈黏土,清、日時期老一輩口耳相傳買瓦就去南門口可見當年窯業興盛。當年來自諸羅笨港的陶工楊謙應聘而來窯工,並攜帶笨港天妃廟香火庇身,楊謙歸鄉日治時其故居編為「嘉義庁斗六魚藔庄」後將香火遺留坯簝南邊,三堀連池畔林投樹叢中,每入夜頻見五彩毫光照入天空,附近居民感其靈驗,當地士紳遂集資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一尊奉祀於隔鄰福德廟內土地公廟,約今中山路一段497號處。昔時三角湧廟地因中山與中央路,闢路拆祠,其神像移奉祀南瑤宮正殿右過水。泥塑土地公神像巨大,可窺當年廟宇宏偉,至乾隆年間始由瓦熎庄陳氏窯主捐獻土地彰化市大埔段426地號建立草茅小祠,此為本宮建廟之緣起亦可稱初具雛型。同年十一月由總理吳佳聲鳩資興建本殿,易茅以瓦,自乾隆三至七年1738~1742方完成廟殿,並雕塑神像五尊,取南門之『南』及瓦窯之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從踏進廟門後,其背而楹聯:『福地建神宮歲在乾隆壬戌秋七月,虔心脩聖宇年逢大正甲寅序三春』,可窺知其沿革。廟內「開基三媽」神像為清雍正之前的作品軟身船仔媽,由笨港楊家薪傳。乾隆十四年1749三月募建後殿,乾隆卅九年五月增築左廊廡又稱護龍及祿位祠。迨至道光十九年又增建右廊廡及本殿左右樓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在本殿左側設洗面台並修飾圓柱。歷經道光、同治年間陸續修建而成宏偉廟貌,畫棟雕龍,四角飛簷,廟貌煥然一新,完成全廟建設。於同治十二年三月,舉行盛大隆重的落成祭典。
 
南瑤宮格局原為兩殿,後再增建兩殿,分別為前殿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及後殿,係以傳統宮殿式為主。於日治時期再建第三殿觀音佛祖殿,而觀音殿則蘊含了濃郁的閩南式、西式及和式風格,此為本宮建築最為特別之處。惜後殿於國民政府退時,兩軍團攜眷駐紮數十年致廟傾神毀,至1966/4/1軍隊遷至南瑤宮為其新購建,大埔路丘陵地為軍營房舍彰化市延平段1188地號,今公所借闢用為殯儀館停車場1966年駐軍搬離後,大木作後殿危傾僅殘存神像「廣澤尊王」八太保主僕苦守破落殿宇廿年,八太保與南市南勢街西羅殿二太保之淵源另述。於1971/12改建後殿凌霄寶殿為樓高三層RC建築,不論格局或造形均與古蹟原制相去甚遠!後殿一樓供奉廣澤尊王、二樓三官大帝、三樓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漳州人以「三界公爐」三耳三吊線取代天公爐,有視為與天公爐相同者,或以玉皇大帝不能如此輕易禮拜,故拜其屬下。三官大帝乃天官紫薇大帝,賜福、地官清虛大帝,赦罪、水官洞陰大帝,解厄,其尊貴次於上帝,亦少雕像,多僅備爐祭祀。《彰化縣志》卷五寺觀云﹝三官﹞『按師巫家,有所謂天地水三官者,其說始於漢末,宋景濂跋揭奚斯三官祀,謂漢熹平間,漢中張修為太平道,張魯張良十世孫為五斗米道,其法略同,而魯為尤甚。自其祖陵、父衡,造符書於蜀之雀鳴山,制鬼卒祭酒等號,分頒部眾。有疾者令其自首書名氏,及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天地水三官,三官之名實始於此。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北魏始,蓋其時尊信道士寇謙、龔取、張氏之說,而配以首月,為之節候耳。今臺俗不知三官所由來,而家家祀之,且稱為三官大帝。以上元為天官誕,則曰天官賜福;以中元為地官誕,則曰地官赦罪;以下元為水官誕,則曰水官解厄。謬妄相沿,牢不可破,故考其由來,祀三官者,知三官之所自始也。』
 
由於南瑤宮天上聖母靈感香客與年俱增,每逢春夏之間北自基隆、宜蘭、南自屏東、東港、恒春、東自花蓮、東、全省各地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絡譯不絕於途。南瑤宮信仰圈共擴及彰化縣、中縣、中市、南投縣四縣市,爐下弟子計三百五十多個村庄。《寺廟臺帳》記載大正時期分布更為遼闊:「臺中庁全部、新竹、南投、桃園、臺北、宜蘭各庁之部分」。1908/4/20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後,報紙特別報導南瑤宮當時盛況,南瑤宮的香火曾被推崇為僅次於北港朝天宮,成為全島第二媽祖廟參見,陸章之附錄。今卻名聲漸失!俗云「神明若欲興,大轎就愛楗kíng」、「佛食扛,人食妝也著神,也著人」,望彰化媽信仰圈之爐下弟子,共同來佮媽祖婆逗腳手,一脈相承重亨香火。
貳、廟宇建築及裝飾藝術
一、泉州派屋頂的型式,重檐歇山式四垂頂、攢尖頂。藻井的樣式,藻井上方置天花板。斗
栱的做法,關刀栱、葫蘆栱、螭虎栱。瓜筒型式,木瓜筒。
 
著名大木匠師王益順1861~1931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品萬華龍山寺1919、新竹城隍廟、北孔廟、北門南鯤鯓。王澍發作品鹿港天后宮前殿、彰化南瑤宮前殿1933王錦木作品大甲鎮瀾宮、南鯤鯓前埕牌樓、嘉義城隍廟。惠安溪底王火艾,臺北新莊吳海同等。
 
二、漳州派屋頂的型式,歇山假四垂;藻井的樣式,藻井上方可看見主樑;斗栱的做法,以螭
虎栱為主,溜金斗栱;瓜筒型式,金瓜筒。
 
著名大木匠師,臺北大龍峒郭塔、板橋陳應彬徒,廖石成、桃園八德葉金萬等。
叁、南瑤宮匠師派別與建築特色
灣傳統宅第,常以其面寬與進深來描述建築物的規模;面寬習以『開間』計之,如,正堂有九開間者。臺灣諺語『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道盡巨宅之宏偉規模。綜括本宮之多重院落,可以「四進四殿,一院二埕,兩廂房」的格局說明之。整座建築物面寬九開間約27.5m,進深四進,長約86m,總基地面積0.647公頃
整體規模包括詳見《漢氏調查書》。
四進第一進三川殿、正殿、觀音殿、第四進後殿。
四殿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後殿天公殿
 
一、三川殿昭和元年1926由老二媽會總理林昌、老五媽會第三任總理林老槌,董其事增建前
殿三川殿。本工程由泉州惠安溪底派大木匠師王澍發承建,特色,斷檐升箭口,面寬九開間,石雕作品繁多。石雕匠師是惠安蔣氏家族,特色,雕工精細,泉州石與青斗石深淺色對比,聯文書畫原味不失真,刻畫教化故事,耐人尋味。
 
其中位於右耳房入口處,有堵石雕作品狼狽圖,目前全臺廟宇不論木石雕刻或彩繪作品未見此品,堪稱全臺僅有。該圖內容如《博物典彙》狼前二足長,後二足短;狽前二足短,後二足長。狼無狽不立,狽無狼不行。故言相需而不可離者,曰狼狽。俗謂相倚為惡者,亦曰狼狽為奸,臺諺師公仔聖杯或一丘之貉。顛蹶困頓,亦曰狼狽。本作品教化與警惕意義甚深。
 
龍虎堵為三川殿中左右兩側相對牆面的石雕,「左青龍、右白虎」通常是東邊以龍,西面以虎為主題較多,兩面牆遙遙相對,所以稱為「龍虎堵」,又稱對看堵。起源於原始方位星辰信仰的五行四象之說,古人觀察天象把天空分成四個區域,把東方的星宿按著它形狀想像成龍的樣子,西方的星宿看成虎的樣子,南方的星宿當做鳥,北方的星宿則成了龜蛇,稱為四象,也叫四維、四獸或四陸秦漢間躋身四靈的青龍、白虎、赤鳳、玄武。到了戰國時代流行五行、五色又將四方配上了顏色,把東方的叫青龍,南方的朱鳥或朱雀,西方的白虎,北方的玄武,至宋時更具象化成了圖騰。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廟也有用不同的裝飾。
五行之中,東方神獸為青龍,西方神獸為白虎,青龍主生,白虎主死,因此進廟要從龍門進,從虎口出,象徵納吉以及避兇,為入廟燒香的信徒,消災解厄、祈求吉慶。另一說,一般香客進廟朝拜,多從龍門進,而虎門出,以符合中國古代「出將入相」之傳統。
 
(1)勵英社高甲戲,位在南瑤宮三川殿左耳房以神的位置來看又稱「龍平」,或稱「大平」,
常是曲館的所在,裡面放置樂器,供奉祖師爺神位及先輩圖已過世曲館成員之名錄,製成捲軸吊起,是曲館成員平時聚集練習之地。勵英社供奉祖師田相公神像雷海清,牌位上書有『九天都院歌白雪,十八學士醉青春。』兩句對聯。活動期間約為1941~51年左右,是由地方上頗有聲望的 李阿山 先生一手建立的歿,現南瑤里8鄰李秋風鄰長父親,當初經地理師指點說,「動鼓樂」將使風水會更好南瑤宮,所以他就請先生來家裡教曲館,並提供傢俬樂器,免費供有興趣之人學習;勵英社當年可掛綵旗出陣,成員有時到二十人,大多是本庄人氏,由王金昌歿擔任總綱,曲簿存其處。今已停止活動,器材亦多所流失!
當年飾演小生梁煌城,現南瑤里17鄰鄰長與小旦梁謝敏二人,因常時演練日久生情,譜出戀曲,婚後家庭幸福美滿妻賢子孝,小兒子博士畢後任教於台北市師範學院。
 
(2) 右耳房又稱「虎平」,或稱「小平」,振興社武館擺放武器,供奉祖師爺神位的地方,詳見筆者
彰化南瑤宮振興社及金鷹拳源流。
 
二、正殿大正九年1920各媽會會員重編預算,推舉由老二媽會大總理林金柱林懋時,林
大垚之曾祖父為新改築會會長,廖乾三興二媽會總理為副會長,專務理事林泉州又名林全周,老二媽會副總理董其事另建正殿,因故停滯工程。昭和七年1932再由老二媽會第二任大總理林昌續任改築會會長、聖四媽會副總理陳慶根,承接後續工程。本殿由泉派大木匠師新莊吳海同、大稻埕大木匠師郭塔、泥水匠師石中取完成的作品。特色,重檐歇山式。惜今為棚架遮掩其巍峨廟貌!
 
吳海同,泉派匠師,新莊人。作品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正殿1924、鹿港天后宮等。
郭塔,漳派匠師,臺北大龍峒人。作品大龍峒保安宮1917、彰化南瑤宮正殿1924等。
 
三、觀音殿大正元年1912成立「南瑤宮改築會」改築委員會,公舉吳汝祥、楊吉臣、吳
德功、林烈堂、李崇禮,等五人重修建正殿。由漳派大木匠師陳應彬、廖石成師徒於大正五年1916完成的作品。其特色,中西日融為一體,西洋語彙的裝飾。

提供参考運用     感謝文筆
會本部秘書處
天涯何處覓知音2012-09-16 12:47:45 回應
" 廟內「開基三媽」神像為清雍正之前的作品(軟身船仔媽),由笨港楊家薪傳 " 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雍正年間應該是楊千攜帶香火來彰化的時代 怎麼可能神像比香火還早出現 況且南瑤宮之開基三媽神像乃是8吋硬身疊椅 並非軟身 另外 " 當地士紳遂集資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一尊奉祀於隔鄰福德廟內(土地公廟,約今中山路一段497號處。昔時三角湧廟地因中山與中央路,闢路拆祠,其神像移奉祀南瑤宮正殿右過水。泥塑土地公神像巨大,可窺當年廟宇宏偉)" 這句話有有疑點 目前南瑤宮內有供奉兩尊福德正神 一在觀音殿虎邊 一在 正殿旁 前者之土地公乃清朝時信眾將媽祖寄放之福德廟 後來因為媽祖香火日漸旺盛才開始興建媽祖廟 而原來土地公則合祀於其中 後者才是文中提到的那間廟被拆除才合祀於南瑤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